《今天》,原谅必须是有前提的。

2013/7/31 来源:时光网

李廷香导演蛰伏多年后的力作,立意很高,对于韩国现行的法律及道德风气来了一次大的问责。究竟是应该有法必依还是遵从基督教中赎罪与宽恕的精神,导演没有直接给出答案,但从女主角多慧的内心变化应该可以猜到导演的真实想法。

 

影片主要是两个人物两条线在走,一条是宋慧乔扮演的多慧在深爱的丈夫被人恶意肇事后却原谅了凶手并一直寻求内心的慰藉;另外一条则是小姑娘池锡遭受父亲的家暴和全家人的不理解后不断抗争不断寻求理解的一个过程。两个人物性格鲜明,一个内心温柔多愁伤感,一个却直率而不依不饶,这样的一个设置也许正是导演内心矛盾的写照,当然,也是韩国社会现状的一个写照。其实,矛盾的焦点还是在于是否对加害者宽恕的问题上,逝者已矣,生者当本着隐忍与宽容给生命一次机会,但这种宽恕我认为应该是有条件的。

不懂得悔悟者绝不宽恕。正如多慧采访的那位原谅杀害自己丈夫的凶手的妻子,其实她很无耐,虽然原谅了加害者,却没有得到加害者的道歉,这让我想到之前的一部韩国作品《密阳》,加害者们内心没有丝毫的悔悟,怎么有资格要求得到宽恕,影片中不止一次地强调很多加害者出狱后进行了二次犯罪,从那位警官嘴中也得知,基督教要求原谅,但真实情况下,得到原谅的凶徒们只是再次得到了一次加害的机会。小姑娘池锡在一次次遭受家暴后,甚至有了杀掉自己生父母的念头,但善良战胜了冲动,带来的结局自然是悲剧,他们有罪,而且罪有应得,这些人没有资格更不应该得到原谅。

不可能有真正的原谅。这是多慧在拥抱那位连环杀人犯的母亲时所无法理解的,对于受害者的家属而言,这种生与死的距离永远成为人生旅途中无法抹去的伤痕,对于这些人而言加害者做再多的努力其实也无法弥补逝者在心中的地位。这也是片尾处多慧无法释然的原因,从对教义的质疑到通过自我伤害来寻求解脱,都是遵从内心无法真正原谅的本质。再就是池锡,虽然一直反抗暴力但却也一直在尝试去原谅。甚至选择违心地去相信是自己是个坏小孩,可是终究无法真正意义上原谅自己的家人。

即使原谅也不应该忘记。受着几千年儒家文化感染的中国人推崇的是“冤冤相报何时了”的圣人思维,但毕竟不可能有那么多圣人,我们只能说即使从法律层面上去选择原谅也不应该在道德层面上而忘记仇恨。这不仅是对死者的尊重更是对加害者道德层面的谴责,这是法制社会得以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则,我想起一部叫《殊途同归》的英剧,讲的就是法律与道德的交叉与处理,对人性进行了深层次的挖掘。还是影片中的一个情节,那位自始至终都没有原谅连环杀人犯的母亲,其实内心很平静,她对多慧说,即使自己原谅了,也没有权力去要求别人去原谅。

影片最终的结局是开放式的,多慧骑着池锡的自行车,迎着阳光,自由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这样美好的今天却是昨日逝去的生命所无法到达的明天,我觉得这正是导演所要阐释的主旨,生命必须得到尊重,在生命面前,任何人都没有资格主动请求原谅,即使原谅也应有前提。


|联系方式 |公司介绍 |合作伙伴 |合作招商 |工作机会 |支付方式 |保护隐私权 |

CopyRight © 2020-cuf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影网版权所有,联影网保留网站最终解释权
蜀ICP备13006758号-1